个满人,名叫费扬古,正儿八经的正白旗,每次看见宫宝森,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尤其在慈禧清醒过来命宫宝森亲自当差之后,更是想尽办法操练着宫宝森。
嫉妒,赤裸裸的嫉妒。宫宝森虽是武道宗师,北方武林执牛耳者,但是上官的刁难又有什么办法呢?匹夫一怒?他不敢!更重要的是,宫宝森不知道以后慈禧没了,会发生什么?
如今的京城,慈禧要没,这个事儿虽然没人敢说,但各个都是心知肚明。
嘴上喊着“吉祥”、“万岁”,但谁又能真正的超脱生老病死呢?
当然,心累的事情不止这一件,这不,昨天当值接到了那位在瀛台皇帝的一个口谕。
大体就是,宫爱卿效忠于我。是在当值的时,被一个小太监传信儿的,当时就是大惊失色!
这位皇帝,是真的没度!
说起光绪,志大才疏四个字儿能很明显的概括他从登基到现在囚禁瀛台的一生。
有点像崇祯,俩人都是很有责任感,听到灾害能临朝痛哭,遇到国之将亡,也能喊出:不为亡国之君。
但是,这还真是那四个字儿,志大才疏!对了,宫宝森还能为他再加上四个,毫无城府!
先说志大才疏吧,这算是一半褒,一半贬。
褒是指,确实挽救了一下清国,发动了戊戌变法,比那些躺平的大臣们好了许多。
贬能说的可就太多了,从头说起。光绪没掌过权吗?掌过!
因为在那件事情发生之前,光绪和慈禧关系可是很好的,小猫小狗养久了都有感情,何况是人。
有史可查,慈禧很疼爱光绪,视若己出,年幼的光绪身体不太好,据说肚脐眼总是流水,慈禧就没日没夜地用手帕去擦,慈禧对于光绪的疼爱,可见一斑。
于是,在光绪13年,光绪成年后还政于帝。
光绪整整掌了10年的权,这10年没什么作为,但错误一大堆,主要有这么几件。
光绪力排众议促成了甲午海战,但是重用的帝师翁同龢,因与李鸿章不和,扣下了北洋军费;修颐和园的人是光绪的亲生父亲奕譞。几件事儿加起来,直接让从曾国藩开始打下的底子赔了个底朝天。甲午,输了!
当然,这些,慈禧也就忍了,终归是自己儿子。
再往后,就是毫无城府的事儿了。
单是一天上百道奏折,这是一般人能干出来的事儿?光绪太心急,也太没有谋略了。与崇祯相比都有些给这位有气节的帝王身上抹黑,崇祯知道如何做皇帝,但光绪只知道,他要做个好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