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已经来到了1985年12月中旬,日元对美元的国际汇率果然升值了百分之二十,唐焕的短期投机获利颇丰,正是需要把这些盈余出来的现金转换成实业资产的时候。
于是他很干脆地点了点头,“我可以注入不少于一亿美元的资金,就看大家的意见了。但有一个大前提,东方海外的财务部门必须重新组建。”
董健华微微苦笑地点了点头,心说:我连控股权都没有了,哪还能霸着财政大权不放。
霍老板沉吟着建议道:“那我们两个都在一亿美元的基础上往上浮动一些,把日本银行的持股量挤到后面去。相信有了这个基础后,董先生在和对方谈判的时候,也能进退自如很多。”
东方海外虽然目前债台高筑,但这个纯粹的金钱麻烦,在唐焕眼里看来,仍然要远远比控制英资企业所产生的各种矛盾冲突省心许多,因此他毫不犹豫地点头应允。
大人物们一旦有了决定,行动起来自然丝毫不拖泥带水,三言两语之间,便把注入资金数量、彼此的相对股份比例等等大原则定了下来。
董健华和霍老板来往次数较多,已经很了解了,但对唐焕还有些不摸底,于是试探着询问,“不知道唐先生对东方海外走出目前的困境,有什么要求没有?”
他这话还真问着了,已经成为股东的唐焕,正要对此发表意见。自己虽然进账很猛,但并不轻松,自然无法容忍莫名其妙因素导致的打水漂。
“三年之内,东方海外止损,能做到吧?”唐焕笑问道。
董健华没想到招惹来这样一个尖锐的反问,眼见霍老板也饶有兴趣地做倾听状,他只能硬着头皮回答道:“我不愿意做不切实际的保证,只能说殚精竭虑、尽力而为。要不,唐先生在高管人选方面也给一些意见。”
听到对方变相地对人事任用方面的试探,唐焕哈哈一笑:“我相信,董先生是东方海外最合适的管理者人选,但三年之期也要被重视起来。”
霍老板插话进来说道:“大家都希望东方海外能够尽快止损,我想解决方法无非两个大方面,节流和开源。”
“节流的成功例子,自然当属“弃舟登岸”基本成功的包玉刚了,由于看到重要合作伙伴日本轮船公司1978年因经营不善而濒临倒闭,便看淡了全球航运业的前景,开始以贱价大量出售船队,甚至不惜拆毁油轮作废铁出售处理。到目前为止,包玉刚的船队已经减到了65艘,载重量为800万吨,只及全盛时期的四成。”
“与此相比,会德丰就是一个典型的失败例子了。其不但向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