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五裂的武洲不同,东罗马虽国力不复查士丁尼时代,但经过当年朱高煦霍霍之后,继承了大部分奥斯曼帝国的势力,但仍是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约翰八世兼具政治嗅觉与军事经验,他迅速判断出大明联邦西路军的战略意图:借道中亚,直指君士坦丁堡,进而控制地中海东部。
“收缩防线!”约翰八世在君士坦丁堡的大皇宫内下达核心指令,“将全国各地的物资尽数运回君士坦丁堡,焚毁无法转移的粮草与设施,不留给东方恶魔任何可以使用的东西。”
他调动全国精锐部队——包括瓦拉几亚雇佣骑兵、希腊重装步兵及威尼斯援助的火绳枪队,收编的奥斯曼军,总计约三八万兵力,全部收缩至君士坦丁堡及其周边要塞。
同时,他下令实施坚壁清野:从博斯普鲁斯海峡到安纳托利亚高原东部,沿途村庄、商栈一律摧毁,不给西进的大明联邦军队留下任何补给。
为迟滞敌军推进,约翰八世部署了游击战术:以小股轻骑兵与轻步兵组成袭扰队,沿西路军进军路线活动,袭击斥候、焚烧草料、破坏桥梁。
他的构想是:通过消耗战拉长对方补给线,待大明联邦军队抵达君士坦丁堡时,已成疲惫之师,届时依托城墙与海军优势,或可争取一线生机。东罗马海军也同时动员,封锁博斯普鲁斯海峡与马尔马拉海,防止西路军从海上迂回。
与此同时,也先的先锋骑兵已深入中亚腹地。他们遵循“焦土政策”,遇部落即攻击:男性青壮无论抵抗与否,大多被屠戮;妇孺则被整编后送回越国控制的南亚地区,充作劳动力或安置于移民点。
明国骑兵的燧发枪齐射与越国骑兵的复合弓压制,配合扬国火器营的臼炮轰击,对以弓箭与马刀为主要武器的中亚部落形成降维打击。
后续的五十万主力部队紧随先锋推进,实施系统性控制,第一项策略军事清剿:以营为单位划分区域,对拒绝迁徙或隐匿的部落进行地毯式搜索,火炮覆盖可疑聚集点。
第二项策略资源掠夺,占领中亚绿洲与牧场,收割尚未成熟的庄稼,驱策牲畜随军,补充后勤;
第三项策略道路控制,沿途修建简易兵站与物资中转站,确保补给线畅通,并以烽火台与信鸽建立通讯网络。
数月之内,从中亚河中地区到小亚细亚东部,广袤的草原与荒漠被血色覆盖。曾经散落的部落聚居点化为废墟,炊烟绝迹,唯有大明联邦军队的旗帜在风中飘扬。
西路军的推进速度远超预期——中亚诸部因分裂与迁徙,无法组织有效抵抗,使得朱瞻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