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基地扩建等重大项目纳入国家预算,统一调配人力、物资与技术资源。
比如在计划委员会在未来,如果为了打通北熙洲与熙洲的铁路通道,计委可以直接协调同泽城钢铁厂增产钢轨,调动五省工程队轮班作业,规定“每月铺轨不得少于100公里”,所需资金由国库专项拨款,不依赖地方自筹。
在战略产业领域,计委对煤炭、机械制造等行业实行“生产指标指令制”。各工厂需按季度上报产能,国家根据需求下达生产计划,产品由物资总局统一调拨。
如坤泽城重型机械厂接到指令,三年内需完成500台蒸汽机车的生产任务,原料由国家按定额供应,产品直接交付铁道部,价格由成本核算局核定,不允许自主定价。
市场经济的保留则体现在轻工业与服务业。计委明确,棉布、陶瓷、食品等日用品生产,允许私营作坊与国营工厂并存,价格由市场供需调节。
虞国各地涌现出大量私营商铺,坤泽城的“民生市场”聚集了近千家商户,从针头线脑到家具器皿,均可自由交易。国家仅通过工商登记、质量抽检进行监管,不干预具体经营。
为平衡两种体制,虞国设立“价格双轨制”:计划内物资(如基建用钢、发电用煤)按国家定价调拨,计划外余量可进入市场流通,价格由供需决定。
这一制度既保障了重大项目的低成本推进,又为企业留出了盈利空间。例如,同泽城钢铁厂完成国家下达的钢轨生产任务后,可将剩余钢坯按市场价出售给私营机械厂,所得利润用于工人福利改善。
计划经济的推行并非一帆风顺。景川省在执行水渠修建计划时,因忽视地方实际地形,强行按图纸施工,导致部分河段坍塌。
朱昭熙在收到消息之后立即批示“计划不是死命令,必须结合基层反馈调整。”随后,计委建立“计划修订机制”,允许地方政府与施工单位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修改建议,经专家论证后调整方案。
市场经济领域则出现了投机现象。部分商贩囤积棉布哄抬价格,导致民生市场价格波动。国家随即出台《反投机倒把条例》,设立物价监督站,对哄抬物价者处以罚款并没收库存,同时组织国营商店投放储备物资平抑价格。
“计划与市场的边界,要在实践中磨合。”朱昭熙在总结改革经验时指出,“比如农机生产,国家需计划生产大型拖拉机保障农田需求,但小型农具可由市场调节,让工匠根据农民偏好改进样式。”
这种思路逐渐形成共识:凡涉及国计民生的基础领域,如能源、交通、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