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阵子了。”
他没回头,只是笑了笑。
第二天一早,整个厂区就热闹了起来。
技术组的人忙着上网查资料、打电话咨询厂商;财务组开始核算各项可能的支出;生产部门也在梳理当前流程,看看哪里效率低、容易出错,适合作为智能化改造的突破口。
中午吃饭时,刘好仃正端着饭盘往休息室走,迎面撞上了行政部的小林。
“刘哥,我刚才整理资料的时候发现个有意思的东西。”小林神秘兮兮地说,“有个厂家推出了一款智能检测设备,据说可以自动识别玻璃中的气泡、杂质、厚度偏差等问题,准确率高达99.8%。”
“哦?”刘好仃来了兴趣,“价格呢?”
“有点贵。”小林吐了吐舌头,“一套下来大概要七十万。”
刘好仃沉吟片刻,“贵是贵,但如果真能提高质量合格率,省下的返工费和客户投诉损失也不少。”
“是啊,关键是它还能实时生成检测报告,省得人工记录。”小林补充道,“而且听说操作特别简单,培训半天就能上岗。”
“行,这个设备记下来,重点研究。”刘好仃点头,“回头让技术组再详细评估一下性能参数。”
吃完饭回到办公室,刘好仃刚坐下,财务部老陈就敲门进来了。
“刘哥,我把初步预算做了个表。”老陈递上一张打印纸,“如果一次性采购所有设备,资金压力确实挺大。不过我想到一个办法——分阶段引进。”
“怎么说?”
“比如说,先从最关键的几个环节入手,像质检、配料、能耗监控,这几个模块先改。等这些设备稳定运行后,再逐步扩展到其他工序。”老陈翻开表格,“这样一来,初期投入能控制在两百万以内,后续根据效益情况再追加。”
刘好仃看着表格,眼睛亮了起来,“这个思路不错,既能减轻资金压力,又能积累经验。你这个建议值一顿晚饭。”
老陈笑了,“那今晚我可要点条鱼。”
“没问题。”刘好仃爽快答应,“不过你得帮我盯紧点,别让预算跑偏了。”
傍晚下班前,刘好仃召集了几位核心成员开了个小会。
“目前来看,我们的方向已经明确了。”他说,“第一步是收集和筛选合适的智能化设备与技术,第二步是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第三步才是正式推进。”
“刘哥,”小王举手,“那我们什么时候开始试点?”
“越快越好。”刘好仃回答,“下周开始,我们就启动第一轮调研,目标是找到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