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斜斜地洒在办公桌上,刘好仃坐在椅子上,手里端着保温杯,目光却落在桌上的笔记本上。那页纸上写着几个字:“逃生通道优化方案(待定)”。他轻轻合上本子,心里却已经转到了另一个方向。
安全的事稳住了,但接下来呢?
这个问题在他脑子里盘旋了几天,终于在昨晚吃饭时冒了出来——“绿色生产”,这个词像一颗种子,在他心里悄悄发了芽。
他不是环保专家,也不是什么高层领导,但他知道,现在国家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严,厂里也不能只靠“不出事”来维持运营。客户也在变,有些大单子明确要求供应商必须符合绿色标准。再这么下去,迟早会被淘汰。
想到这里,他起身走到会议室门口,推开门,里面已经有几个人坐着了。
“今天召集大家来,是想说点新的想法。”刘好仃开口,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咱们的安全整改基本完成了,这是个好消息。但我也希望大家别停在这儿。”
会议室里有人点点头,也有人露出疑惑的表情。车间主任老李皱了皱眉:“老刘,这刚折腾完一轮,又要搞啥新花样?”
“不是新花样,是新目标。”刘好仃把投影打开,屏幕上出现了一组数据,“去年全国有超过三百家企业因为环保问题被处罚,光是我们行业,就有十几家。这些企业有的被停产整顿,有的直接关门。”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我知道大家担心成本,但我查了一下,一些同行因为转型绿色生产,反而拿到了更多订单。环保不是负担,是门槛,跨过去,才有资格继续玩。”
技术员小王举手:“可咱们怎么开始?又没有专业设备,也没有经验。”
“第一步,先了解政策。”刘好仃回答,“得先把咱们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弄清楚。”
“说得容易。”老李嘟囔了一句,“光是政策文件就分散在好几个部门,调一份都得跑断腿。”
“这个我来协调。”刘好仃站起身,“我已经跟厂办打了招呼,让他们帮忙统一收集。另外,我想成立一个临时小组,专门负责这件事。”
“绿色事务小组?”有人笑了,“听起来像是环保局派来的。”
“叫啥不重要,关键是干实事。”刘好仃笑着回应,“你们谁愿意牵头?”
会议室里沉默了几秒,最后还是技术员小王站出来说:“我可以试试。”
“好。”刘好仃点头,“那就从下周开始,每周五下午开一次会,汇报进展。”
会议结束后,大家陆续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