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原来还有这个细节!”小林赶紧接话,“能不能再演示一遍?”
王师傅点点头,拿起旁边的模拟器比划了一番,动作利落,眼神专注。
这一下,几个年轻员工终于有了兴趣,有人低声议论:“原来是这样啊。”
接下来轮到李姐。她本来想推辞,被刘好仃轻轻推了下背,只好硬着头皮走上前。
“那个……我就是想说说我上次遇到气泡变大的事。”她声音不大,但很稳,“当时我们整个班组都慌了,温度正常、压力正常,就是气泡越来越大。”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后来我突然想起知识库里有一条记录,说是‘气泡调温顺序:先A后B再C’。我们就按这个顺序重新调整了一遍,果然慢慢恢复了。”
她讲完,现场响起一阵掌声。
一个年轻员工举手:“李姐,你当时心里慌不慌?”
“当然慌啊。”李姐笑了,“但我告诉自己,慌也没用,得先冷静下来找问题。”
这句话像是一颗石子,砸进了水面,激起一圈圈涟漪。
散场后,刘好仃站在角落里,看着空荡荡的“知识角”,若有所思。
“怎么样?”小林凑过来问。
“还差点火候。”刘好仃叹了口气,“大家愿意来,说明这事不是没希望。但咱们得想办法让他们更愿意讲、更愿意听。”
“我觉得可以试试把经验写成故事。”小林忽然说,“比如‘那天我在调压的时候,发现一个问题……’这样讲出来,别人更容易记住。”
刘好仃眼睛一亮:“不错,故事化表达,听起来有意思,记起来也轻松。”
“而且还能带出情绪,让听众更有共鸣。”小林补充道。
“嗯。”刘好仃点头,“下次就按这个思路来。”
几天后,刘好仃召集了几个人,在办公室开了个小会。
“我们得改改形式。”他开门见山,“让大家讲自己的经历,而不是干巴巴地说流程。”
“我可以先试。”李姐主动开口,“我想讲讲我是怎么从一个啥都不懂的新手,变成现在这个班组长的。”
“我也行。”王师傅难得主动表态,“不过我还是那句话——有些东西不能说得太明白。”
“没问题。”刘好仃笑着应下,“咱们的目标不是把所有秘密都掏出来,而是让大家都愿意开口。”
会议结束时,刘好仃在笔记本上写下一句话:
“鼓励采用故事化表达。”
窗外,风穿过厂房之间的缝隙,吹起一张纸的一角。纸上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