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筛选界面。
考核进行到一半,问题开始浮现。
有些人模拟操作时流畅得很,一碰真设备就卡壳;有些人倒是不慌,但总在细节上出岔子。比如有个女生,设定完参数后忘了确认冷却泵状态,差点触发报警。
“别急。”刘好仃走过去,拍拍她的肩膀,“你现在是不是觉得脑子很乱?”
女生点头:“对,本来记得很清楚的步骤,一动手全混了。”
“那是太紧张了。”刘好仃示意她深呼吸,“记住一句话——慢一点,稳一点。”
女生吸了口气,重新输入参数。这次,系统顺利启动。
“很好。”刘好仃朝小王竖了个大拇指,“记下来,心理压力也能破。”
小王笑着敲下备注:“建议增加临场心理训练模块。”
中午吃饭时,老李端着饭盒过来,坐到了刘好仃旁边。
“你觉得这考核行不行?”他夹了口菜。
“能看出来谁练得好,谁练得熟。”刘好仃咬了一口馒头,“不过还得再观察几天。”
“我看他们比以前敢问了。”老李顿了顿,“早上还有人问我怎么判断玻璃液位。”
“那是好事。”刘好仃笑着说,“说明他们在动脑筋,不是光听指令。”
老李没说话,低头继续吃饭。
下午换了个新玩法——师徒搭档制。
刘好仃临时调整规则,让新员工和老员工一起完成操作任务。这样既能减轻新人的压力,又能促进双方交流。
林浩和一个叫陈哥的老员工搭档,两人配合得意外默契。
“你之前学得挺快啊。”陈哥一边操作一边随口问。
“哪有,我也犯过不少错。”林浩不好意思地说,“有一次我把加热时间设错了,整个调温区差点瘫痪。”
“那你还记得怎么改的吗?”陈哥挑眉。
“记得。”林浩点点头,“先看前道工序的结束温度,再根据材料厚度算散热时间……最后才设定初始值。”
“不错嘛。”陈哥笑了笑,“看来你们那套‘错误示范’还真有用。”
“可不是。”林浩叹了口气,“我现在看到参数就想检查三遍。”
“那就对了。”陈哥拍拍他肩膀,“干咱们这行,不怕错,怕的是不知道哪里错了。”
傍晚,最后一组考核结束。
小王把汇总数据投到屏幕上,成长曲线图铺满白板。
“整体来看,进步明显。”小王指着几个快速上升的曲线,“尤其是调温区和质检岗,失误率下降了将近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