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做的,就是建立一套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市场变化、政策调整、物流波动这些信息,提前预警。”
“那具体怎么做?”小李问。
“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数据监测工具。”刘好仃说,“比如一些国际贸易数据平台,或者物流跟踪系统,定期分析数据,发现异常及时预警。”
“听起来像是在给供应链装上雷达。”阿芳笑着说。
“差不多。”刘好仃也笑了,“咱们不是孤军奋战,可以借助技术手段。”
“那应急预案呢?”小李问。
“应急预案就是风险一旦发生,我们怎么应对。”刘好仃说,“比如,某个国家突然调整政策,导致我们原材料无法采购,我们就得有备用供应商;如果物流中断,我们就得有备用运输路线。”
“听起来像是在给供应链装上备胎。”小李打趣道。
“对。”刘好仃点头,“咱们的目标,就是让供应链更有韧性。”
“那咱们得把每个风险点都配上预警和应急两套方案。”阿芳说。
“没错。”刘好仃在白板上继续写下“应急预案制定”几个字,“我们可以先从高风险点开始,逐步完善。”
“可是……”小李迟疑了一下,“这些工作量不小,会不会影响现在的生产任务?”
“这是个好问题。”刘好仃放下笔,看着大家,“我们确实不能影响当前的生产节奏。”
“那怎么办?”阿芳问。
“我们可以分阶段推进。”刘好仃说,“先制定一个初步框架,确定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的基本结构,再逐步细化。”
“就像盖房子,先搭框架,再装修。”小李打了个比方。
“对。”刘好仃点头,“这样既能保障当前业务,又能稳步推进风险管理。”
“那咱们是不是得安排专人负责?”阿芳问。
“没错。”刘好仃说,“我们可以成立一个专项小组,专门负责风险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的制定和优化。”
“我可以负责预警机制。”阿芳主动请缨,“我可以联系一些数据平台,看看哪些工具适合我们。”
“我来负责应急预案。”小李说,“我可以和采购、物流、生产部门沟通,看看哪些风险点最紧急。”
“好。”刘好仃满意地点头,“大家分工明确,效率更高。”
“刘哥。”阿芳忽然问,“那万一咱们制定的方案不管用怎么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个问题让会议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