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贯办事的效率,确实很高。
到了第二天,陈绍就接到旨意,朝廷成立了‘制狱’,专门查办此案。
所谓的制狱,其实就是专案特使,皇帝可临时派遣亲信(一般是内侍省宦官或翰林学士)成立“制狱”,直接查办特定案件。
比如宋神宗时候,就成立过制狱,来查办“乌台诗案”。
而这次制狱的负责人,也就是制使很特殊,竟然是李彦
作为鼎鼎大名的北宋六贼之一,陈绍自然听过他的名字。
而且知道这是梁师成的人。
陈绍马上意识到,这件事没那么简单,此事是童贯挑头,然后告知皇帝成立制狱。
最后主审落到了梁师成的亲信头上。
结合前几天,杨可世说的蔡京相位难保的事,陈绍心中已经有数。
梁师成和童贯联手了。
好像还有王黼。
这种级别的结盟,要对付的人,只能是蔡京。
除了他,没有人有这个资格,值得这几位联手。
蔡京不肯支持伐辽,挡了大家的路,最重要的是和皇帝也出现了分歧。
陈绍马上就意识到,风口来了,机会来了!
他也不急着去,安排好捧日军的事宜,嘱咐副指挥使高宁全权负责,然后迈步前去内侍省。
内侍省和捧日军一样,都是在禁宫内办公的。
报上姓名之后,陈绍被引着来到内堂。
大宋的内侍省宦官,是最不像宦官的,他们的做派和外廷官员差不多。
而且内外廷,没有那么大的矛盾。
内堂中,两个宦官相对而坐,一群小太监分别在二人身后立定。
主位空空,看来梁师成不在,他几乎整日都陪在皇帝身边。
“这位就是童宣帅的干将?”
陈绍上前拱手抱拳,“末将捧日军陈绍,拜见李总管。”
“不敢当,不敢当。”李彦笑的很和善,“来啊,给陈指挥看座上茶。”
他们这是给童贯面子,都是在内侍省出来的,童贯和他们的关系不错。
而且近年来,童贯的权势日渐增强,又不在汴京和大家抢好处,所以大家都乐得卖他面子。
“这次的案子,惊动了咱们官家,那贼子真真是该死,陈绍你手刃了凶手,肯定是有些线索的吧?”李彦低垂眼帘,恨恨地说道。
陈绍点头道:“有,那两个贼子的尸首,我已经派人看管好。”
尸体在水里泡了一夜,就被捞了上来,幸亏董大虎绑的石头沉,没有被水冲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