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随手解开发圈,长发披肩,原本朝气蓬勃的运动系少女,悄然间秒变知性妩媚型御姐。
“你们坐着慢慢聊,我去帮你们泡咖啡。”
林佳慧很知趣地把办公室让了出来。
“听佳慧说,陈先生不仅是内地高校的大学生,而且还是东江地区的正科级干部?”李婉君主动开启了话题。
“没错。”陈俊生也不隐瞒,取出学生证和工作证放在茶几上。
李婉君只是挑了挑眉毛,看都不看就说:“既是大学生,又是干部,另外还要分出精力来做生意赚钱,陈先生看起来年纪不大,野心倒是不小。”
陈俊生闻言,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回应一句:“其实我对钱不感兴趣,但是我很享受赚钱过程的乐趣。”
听到这句“我对钱不感兴趣”的时候,李婉君目光微凝,明显愣了一下。
难怪佳慧刚才在电话里说你傲气啊,对钱不感兴趣的人,真不是一般的傲…
事实上,陈俊生刚才这句话的底气,来源于国家暂时还没有对公职人员从事经营活动进行约束。
当下,享受“三来一补”政策的外贸型企业、工厂,不是普通人想办就能办的,没有公职傍身,没有强有力的背景和关系网充当保护伞,根本玩不转。
李婉君之所以愿意第一时间跑来跟陈俊生见面,首先当然是想看帅哥,其次才是谈生意,在商言商。
五百万的投资对李氏家族而言只是小意思。
而在李婉君从小耳濡目染的投资理念中,低端的投资,投的是项目,中端的投资,投的是城市,高端的投资,大方向投的是国家和未来,小方向投的是年轻干部和商业奇才。
所以,五百万港币投资,在莞城樟木头创办300-500人规模的服装厂,在李婉君看来,只是个低端的投资。
眼前的陈俊生,则是勉强达到了她心目中设定的高端投资的门槛。
李婉君心里快速的计算着,随后浅浅一笑:“这个服装厂项目,你预计多久能帮我回本。”
陈俊生心想这女人真不简单,500万的项目,居然只关心回本周期,而非盈利,说明她有着与年龄并不相符的务实。
“18个月。”陈俊生从口袋里取出一张信纸递给李婉君。
李婉君接了过来,仔细审阅后,脸上露出满意笑容。
在陈俊生来港之前,李婉君和家里三个哥哥,曾多次和内地的领导干部打交道,对方总是彬彬有礼却又流于形式,讲话云遮雾绕,高深莫测,让人猜不透也看不透。
说白了就是不好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