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的时候,那种胸有成竹,智珠在握,始终把主动权把握在自己手上的强势气场,实在有点迷人。
就连原本低头看报的瑶姨,都忍不住挑眉扫视陈俊生几眼,人家姑娘一大早送钱上门,你居然还挑三拣四的“嫌弃”上了?
那可是五百万呐。
“不得不承认,你的谈判能力确实很厉害,不过话说回来,高人看破不说破,你这样驳我面子,那我也没必要跟你客气什么。”李婉君心里计较一番。
“陈先生,你太自以为是了。”
李婉君轻笑一声,随手将投资协议摆在长椅上:“这份协议暂时放在你这,上面的条款,我不会做任何更改,总之你签字就能拿到投资,不签字,我也没什么损失,悉听尊便。”
说罢,李婉君转身就走,不作任何停留。
陈俊生懒得理会,没有她李四小姐,还有张三公子,用政策换投资这种事情,根本不用低声下气,受制于人。
商人逐利,陈俊生接下来只需在《大公报》、《港城商报》上刊文招商,自然会有一批聪明的港商甚至外商主动找上门来。
这趟港城之行,陈俊生原计划是待五天。
主要办两件事,一是用晚秋同志的资料注册“东风速运”物流公司,二是招商引资,帮瑶姨搞定开办服装厂所需的资金问题。
注册物流公司这事,在陈俊生一行人来港之前,林佳慧已经提前托人跑腿,只需正常走流程递交资料,再给点喝茶费,很快就办妥了。
至于招商引资,陈俊生这回多多少少有点意外。
原本李婉君傲气得很,协议上的内容一字不改。
等到陈俊生抽出空来登报招商后,她又立刻带上林佳慧,火速拿了份新协议过来找他二次磋商。
“这下你总该满意了,可以签字了吧?”
李婉君拿来的这份新协议,内容上完全按照陈俊生提出的条件来拟定,可以说是做出了巨大让步。
陈俊生也不墨迹,提笔签名、按手印、盖章,一气呵成。
他玩的是商业谈判上的阳谋。
通过引入竞争元素,让对方感受到来自其他潜在合作伙伴的竞争压力,从而促使对方在谈判中做出更多让步。
虽然李婉君原先拟定的协议内容对他形成不了实质上的约束,但没有那些条款的话,可操作空间显然大得多,至少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纠纷和麻烦。
总而言之,陈俊生这种人,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最终厂子归我,设备归我,利润也要归我!
……
1982年的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