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究竟该让大将军迎娶哪家的女子呢?
身为世家出身的阎忠心中自然有着自己的盘算。
在并州这片土地上,不乏一些名门望族与之门当户对。
例如太原王氏、温氏以及郭氏等世家大族,家中皆有正值妙龄且尚未出阁的女子。
若能从中挑选一人许配给李渊,不仅能够成就一段美满姻缘,更有助于大将军巩固其在并州的地位,并赢得当地士族们的心。
如此一来,可谓是一举多得。
主意已定,阎忠便马不停蹄地前往这几家商议联姻之事。
只可惜,当时的局势并不乐观。
由于李渊此时仍被朝廷视为叛逆之徒,身负“贼寇”的恶名。
所以,当并州的这些世家大族听闻阎忠此番前来竟是要为李渊说亲时,一个个都面露难色,纷纷找各种借口委婉拒绝。
毕竟,没有人愿意将自家的掌上嫡女轻易许配给一个声名狼藉的反贼。
面对这样的局面,阎忠虽然心有不甘,但也无可奈何。
阎忠此人,向来注重礼数和规矩,面对这些世家大族时,即便心中有所不满,却也并未采取过激手段。
眼下李渊的婚事因种种缘由暂且被搁置一旁,然而,子嗣传承一事已然迫在眉睫,因为这不仅关系到李渊个人的家族延续,更与整个并州的未来发展紧密相连。
阎忠深知此事重要性,既然正妻迎娶之路受阻,那便退而求其次,先行纳妾。
此时,黄都站出来献计道:“不如将此前从洛阳带回的那些宫中美人送入大将军府。”
要知道,这位大将军尽管战功彪炳、威名远扬,但终究不过是位意气风发的少年郎罢了。
正所谓英雄难过美人关,少年人贪恋花色实属人之常情,想必定会对这些佳人加以宠幸。
只要当中有一人能够怀有神韵,那么大将军的事业便能得以传承,众人也好放心地在其麾下尽忠职守。
至于正室夫人的人选嘛,目前看来只得暂且搁下不提了。
阎忠面对这些世家屡屡碰壁,他心里也是有火气的。
而今的他早已今非昔比,身为统辖并州上下两百多万军民的一方大员,又岂能继续低声下气?
阎忠骨子里亦有着自己的骄傲和气节。
即便是日后李渊被大汉册封为并州牧或是舞阳侯,某些世家的态度稍有缓和,甚至主动表示愿意将女儿许配给他,阎忠也断然不会再予以理睬。
今时不同往日。
大将军身份水涨船高,娶亲自然也要慎重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