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的拘谨和敬畏。
“朕刚才和忤生说了,问他琅琊私自调兵,和擅自为将士封官许愿之事,他说都是自己决定的。”皇帝道,“你怎么看?”
“毕竟是特殊时刻,一切都是为了守住朔风。而忤生那样做,也的确让士气更加高涨,勠力同心,抗击齐贼。”吴王道,“儿臣觉得,忤生所答应那些将士的一切,应当作数。”
“自然,他是用魏氏的信誉做担保。”皇帝语气忽然有些严肃,“朕说的是,何人要为此事负责?”
“……”
吴王表情一沉,感到有些为难,但想到叶长清跟自己说的,要尽力承担起监国的重任,不要回避,因此他认真开口道:“儿臣,愿负责。”
吴王的发挥也很好。
陈宝的眼睛,看到了大势所趋。
陛下,等的就是这个回答。
“朕,就是要听你这句话。”
听到这个,皇帝当即道:“届时,仍会有百官参宋时安,而褒忤生。你敢让你手下那几个人全力去保宋时安,把他捞出来吗?”
“儿臣敢。”
吴王语气坚定道。
这,便是皇帝的王道之术。
宋时安肯定要保,可这个保的恩情,他不能够记在魏忤生身上,皇帝也不需要。
皇帝要让全天下的人都看到,吴王对宋时安,有多大的恩。
皇帝,要让吴王去收复宋时安的心。
再回到刚才让魏忤生那个选择。
实际上,他没有得选。
得到秦王的位,就要失去宋时安,并且失去天下民心——为了富贵连出生入死的兄弟都能卖,谁还敢跟忤生?
刚才选秦王,他的政治生涯就死了!
可选宋时安,就意味着要承担很大一部分的罪责,你都当了罪臣,保全自己就够了,哪还能有资格去为宋时安的富贵担保?
这下子,宋靖的富贵,宋时安的富贵,全是吴王给的。
这就是陛下想到的,对梦的修正吗?
“那到时候,宋时安如何,就全看你了。”皇帝道。
“儿臣定当尽力。”
“好。”
“儿臣,还有一事想请求父皇。”
吴王抬起头,看向他,语气陈恳。
“子盛,说。”
“如果要替宋时安脱罪,那忤生,肯定就要承担绝大多数责任了。”在内心纠结后,吴王开口道,“届时朝会,儿臣能表奏,也酌情封赏忤生吗?”
“怎么赏?”皇帝问。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吴王道:“封忤生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