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远问过了心中所想,便没有再开口。
年轻人收起了原先那份谦卑,大大方方,与道祖并肩而立,后者竟是也不觉得如何。
而为了应景,宁远还取出那顶银色莲花冠,随意搁在了头上。
于是,这艘渡船船尾处,就出现了两位道士。
一个是背剑道人,锋芒毕露,一个是少年道童,神色恬淡。
道祖笑道:“真有此问?还是意有所指?”
宁远同样报以微笑,颔首道:“瞒不过道祖,不过两者皆有。”
我是不是道祖?
这个问题,其实在很早的时候,就出现在了年轻人心头。
大概是在第一次远游路上,在倒悬山的一次入梦,宁远就起了这个念头,虽然很少,但是一念生发。
梦中纵横八万里,醒时提壶赚秋风。
走过无数的山山水水,一路上,多有厮杀,很少会有停留休歇,所以这个疑问,就搁在了心底,吃满了灰。
直到这第二世,直到三掌教找上了他,谈及了五梦七心相,宁远方才捡起了这个问题。
所以他再次算计了陆沉的心境,直来直去,半点不掩饰,就是为了请道祖现身。
希望这个人间最能打的存在,能为自己解惑。
虽然宁远其实已经有了答案。
但有些事,他还是有些不敢笃定。
毕竟十五境,太过于神通广大了。
据说莲花天下的那个佛祖,在因果一道,走到了极致,法相化身,多如恒河之沙,一沙一世界。
遍及过去,现在,未来。
强如道祖,在这一点上,也比不过。
陆沉曾经游历过莲花天下,因为某些缘故,被佛祖拉去论道了一场。
那时的三掌教,早已跻身十四境,而就是这么个巅峰修士,却被困在佛祖心相之内,数千个春秋。
而当陆沉最后离去,返回大天地之时,外界的光阴流水,只是过去了一个昼夜而已。
佛祖的心相,是一种具象化的“想象”,更是一种压根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古怪。
每一个进去之人,无论如何想,好像都可以实现,无论如何做,也都能做到,无真无假,介于真实与虚幻之间,混淆不清。
不知多少地仙深陷其中,如坠泥潭,任你万般能耐,也不得出。
据说陆沉能够离开,还是因为道祖求了情。
那么宁远这个古怪,会不会就是某个大修士的心相所化?
比如道祖?
境界层面,无限逼近十六境,道法层面,又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