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昌和太子争着在康熙的病床前做孝子。
保昌凭着脸皮厚略胜一筹。
被哄了两天,康熙的心情也好了许多,再加上病情痊愈已经能正常办公了,他对太子也乐意给个笑脸了,不像之前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
可是好景不长。
太子很快就被康熙斥责了,说太子无忠孝之意,还让保昌陪同皇太子事先一起回京。
这是很严重的指责了。
本来他们的计划是要留到和康熙一起得胜还朝的,结果现在被提前撵了回去。
太子也是倒霉。
康熙御驾亲征,是举国大事,给前线的将士们增加士气的,康熙还在这个节骨眼生病了。
结果没达到目的不说,还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军心。
在这个君权神授,皇上被称为天子的时代,御驾亲征的皇帝生了病,很容易让那些没有什么知识,信奉鬼神的士兵认为自己的战争没有赢的希望。
别说底层士兵了,在人均迷信的古代一些将领心里都打鼓。
就在这个时候年轻力壮的太子来了。
帝国后继有人,就算皇上这个时候没了也不怕了。
一些将领就去拜会了太子。
一方面是给自己找个心理安慰,另一方面,就是想提前在以后的君王那里留个印象。
他们觉得自己没错,太子来了不是要拜见的吗?
太子觉得自己接见他们也没有错。
他是太子,太子也是君。
朝臣来拜会他,不是正常的吗?
他总不能不见吧?
这是他的权力,也是他的义务。
双方都觉得没问题。
可是康熙——现在的皇上看来,问题大了去了。
而且根据底下的人报上来的情况,不止驻扎在本地的一些将领来拜见太子,就连前线的福全都写信回来了。
康熙知道后立刻就炸了。
我这只是病了,还没死呢,你们就急着去讨好太子了?
怎么?就这么希望他死?
太子就这么迫不及待的想做皇帝了?
把他这个皇帝放在哪里?
眼里可有君父?!
这一刻,康熙心里没有后继有人的欣慰,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