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良镇:拥有仙堂山这一着名的旅游胜地,旅游资源丰富。仙堂山景色秀丽,文化底蕴深厚,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朝拜和观光。下良镇围绕仙堂山旅游,发展了一系列配套产业,如餐饮、住宿、旅游纪念品销售等,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 王村镇:煤矿资源丰富,凭借丰富的煤炭资源,王村镇的工业实力较强。近年来,王村镇也在积极推进煤炭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 善福镇:生态环境极佳,宛如世外桃源。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森林覆盖率高,是休闲养生的理想之地。善福镇注重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三、历史沿革:岁月长河中的变迁
襄垣县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已有人类栖息繁衍,东北阳、安宁、上王、五阳、陶家庄、南邯、西营等村及村落附近都有灰坑、石斧、骨器、绳纹陶片、器形鬲足等文物出土,经鉴定为龙山(新石器晚期)文化遗址,距今4000多年。
- 先秦至南北朝:襄垣夏属冀州,商初属上党国,后并入黎国,西周复属上党国。春秋时期,地属鲁大夫党氏食邑,后被赤狄所夺,归路子婴儿国。战国初,赵、韩、魏三家分晋,襄垣始属韩国,后归赵国,因而历史上有“古韩”之称。公元前455年,晋侯赵襄子筑城于甘水之北,取名襄垣。此后,襄垣历经秦、汉、魏、晋、南北朝等朝代,行政区划不断调整,先后属上党郡、并州等。
- 隋唐至明清:隋开皇三年罢潞州,开皇十六年于襄垣置韩州,大业初罢州为县,属上党郡。唐武德初复置韩州,贞观十七年废韩州,以县属潞州。五代时期,襄垣先后属梁、唐、晋、汉、周。宋太平兴国二年属隆德军,后属隆德府。元至元八年,废屯留县并入襄垣,后又分置。明嘉靖八年,襄垣属潞安府,清袭明制。
- 中华民国时期:民国元年,襄垣直属山西省,民国3年属冀宁道,民国6年废道归省。民国26年,属第三政治区辖县。民国29年,襄垣县曾分设襄垣县和襄西县,属太行区第二办事处辖县。此后,襄垣县先后属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太行二专署、太行二专区、华北人民政府太行二专区辖县。民国38年,属山西省长治专区辖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襄垣县沿袭前制。1954年属晋东南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