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市西市区,地处辽东半岛西北部,渤海湾东北岸,大辽河入海口处,是营口市主城区之一。其行政区划总面积316.93平方公里 ,其中西市区老城区39.74平方公里,大水塘村5.48平方公里,老二道镇9.76平方公里,产业基地261.95平方公里。截至目前,西市区下辖5个街道办事处,分别为清华街道、滨海街道、得胜街道、五台子街道、渔市街道,包含32个社区、5个行政村 。
一、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西市区是营口城区的发祥地,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三国时期,此地被称为“辽口”,两晋时期为“历林口”,辽代称作“大口”,明代名为“梁房口”,清代则是“没沟营” 。无论朝代如何更迭,西市地域始终是设关置卡的通海要处 。
1861年,营口港开埠,西市迅速成为连接关内外的经济贸易中心,享有“关外上海”的美誉 。开埠后的西市,河面“舳舻云集、日以千计”,中外轮帆交织,航运文化蓬勃发展 。中外并陈于埠头,民居与洋房毗连,建筑文化尽显中西合璧之美 。南北客商汇聚,贸易云集,以“大屋子”为代表的商贸文化饮誉华夏 。炉银和过炉银制作为独立的货币单位,不仅推动了营口经济发展,还影响了整个东北的金融市场 。宗教文化也在这里异彩纷呈,儒、释、道与基督、天主、伊斯兰教并存 。
西市区在多个领域开东北近代之先河。1861年开埠时,首任英国领事密迪乐在居处院墙测试温度,开启东北近代气象观测;中日甲午战争中,这里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红十字医院,日俄战争时成立中国红十字会第一个地方分会;中国近代邮政也最早在此出现,驰名百余年的“大龙邮票”率先发行 。
在历史长河中,西市区还发生过一些着名事件,如1934年的营口坠龙事件。当年夏天,大雨连绵40多天,8月8日天晴后,一农户在辽河苇塘发现一体长三丈、有角两只的“巨龙”遗骨,《盛京时报》以“天龙降”“营川坠龙”为题连续报道,东北各地民众纷纷前来“观龙” 。
二、街道办事处简介
清华街道
清华街道下辖永强社区、向阳社区、通惠社区、辽河社区、立新社区、平安社区 。这里生活气息浓厚,社区配套设施较为完善,有各类商店、超市,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 。街道内有多条公交线路经过,交通便利 。
滨海街道
滨海街道辖16个社区居委会或村委会,涵盖金牛山社区、风光社区、万都社区等 。该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