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这件事情,却又偏偏是这些内官无论如何也不肯告诉她的。
皇后不是没想过,要采取激烈一些的方式逼迫这些内官告诉她兄长们的境况。
譬如皇帝要让她活着被废,那她就拿死亡来要挟他,绝食、吞金,又或者是拒绝用药……
人命这样脆弱的东西,若是想要拿走,实在是太容易了。
但是皇后却始终没能下定决心。
因为她会想起贵妃。
贵妃没有任何对不住她的地方。
相反,贵妃给了她这大内皇城之中最后的温暖。
拿贵妃作为筹码,去跟皇帝谈交易,以求保全自己那两个罪行累累的兄长,皇后内心已经够愧疚的了。
是皇帝想要贵妃成为他的嫡后,分享他的谥号,与他合葬帝陵、共入太庙,享受后世的祭祀,那她又凭什么剥夺贵妃获得这些尊荣的权利?
她的被废,与贵妃毫无干系不是么。
更何况,皇后很明白,即便她真的下定决心自戕,坤宁宫内名为侍奉、实为看守的这些内官,也是绝不可能给她实现的机会。
曾经畏惧天威,只因帝王要杀的人,就绝无活命的可能。
现在才知道,原来帝王不让死的人,连死都是莫大的奢望。
皇后数着日子在坤宁宫内出神。
而皇帝也并未让她等太久。
国舅的案子在这年的九月画上了句号。
皇后的两个兄长,以及此案其他的主犯全部被判斩刑,家产罚没充公,而其他从案者,也全部都被定罪。
他们有的被判流放,有的被处杖刑,有的被罢免官职,还有的被处徙刑……
由于此案本就是由三司会审,现在连复核也免了,经由皇帝勾诀确认之后,所有被判处斩刑的主犯全部都在这个秋季被枭首示众。
紧接着,皇帝以不修内职、纵容干政之名决意废黜皇后。
因为赵氏兄弟的案子才在外廷闹了个满朝风雨,整个赵家都受赵氏兄弟连累,成为了文官清流喊打喊杀的对象。
所以圣意一出,除却少有的几封因怀王之故而为皇后求情的折子之外,绝大多数官员都为天子的这项决定而拍手称快。
莫说是先皇为废黜涂皇后而闹出的廷杖风波了,有赵氏兄弟那累累罪行在前,就连哲宗朝时冯皇后因无子被废时那百官动容,纷纷上奏为冯皇后求情的情况都没有出现。
到十月初,废后的诏书已经晓谕天下。
皇后看着自己的冠服、金宝被一样又一样的收走。
然后,东厂提督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