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乔兴国这话乍一听是在批评,实则是在点拨他:“人民日报、参考消息、光明日报、经济日报、青年报,一定要看。”
“好的。”陈俊生认真地点头应下。
乔兴国微微一笑,接着就说:“上大学主要是培养个人的上进心,你想上进的话,从现在开始,就要有意识地去锻炼文笔,磨砺文胆。”
这时,小儿子乔守智笑呵呵地来了句:“爸,您可真偏心,我当年上大学的时候,你从来没跟我提过这些,小陈一来,你直接倾囊相授?”
“我跟你说这些,有用吗?”
乔兴国撇撇嘴:“你就不是写文章的这块料。”
乔守智讨了个没趣,悻悻然地转头逗弄妹妹去了。
乔兴国转头继续对陈俊生说道:“你之前做过个体户,前段时间又在东江地区注册了公私合营企业,想必对民营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心得和见解,在校期间,不妨试着给江浙日报或者经济日报投稿。”
陈俊生闻言眸子一亮,老丈人这是在手把手地教他如何进步啊。
八零年代初,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国家对民营经济和私营企业、个体户的发展,暂时还未形成上下一致的大政方针。
国内第一家民营企业,诞生于1984年。
在此之前,国营厂、公私合营、乡镇企业才是社会主流。
关于个体工商户“不光彩”,私营经济是挖社会主义墙角的讨论,一度甚嚣尘上。
这些不正是陈俊生这种经济学专业的本科大学生,应该去关注、去研究、去改变的社会经济现象吗?
所以,乔书记的这番话,对陈俊生而言,无异于指路明灯。
当然了,如果乔书记不说这些,陈俊生自己是不会轻易尝试给主流媒体投稿,发表意见。
人微言轻倒是其次,一着不慎,招来祸端才是最可怕的。
舆论场,向来是无形的战场。
发稿之前,必须要有大人物“背书”。
“爸,相较于给报社投稿,其实我更倾向于以行践言,实践出真知。”
陈俊生当着乔书记的面,居然还提出了不同意见。
“哦?”乔兴国饶有兴趣地瞅着他,示意继续往下说。
“我打算用两到三年时间,把全粮液酒厂打造成全国知名,年销售额至少达到千万级别的白酒企业。”
陈俊生这话既自信,又保守。
实际上,按照全粮液现在的销售增长态势,两三年后,销售额极有可能达到四五千万级。
“我自己手上的这家民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