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一定会是弘历。
但也因此,弘历也越发好奇,弘时历史上到底是做了什么,会在雍正儿子本就不多,也就是说,备选皇储本就不多的情况下,而于一年多以后,还是被雍正过继给老八。
当然,弘历现在也不好多去想这个,只在这时认真问着雍正:“汗阿玛,八叔可能是担心火耗归公的推行,会进一步得罪天下权贵官僚。”
弘历这么说后,雍正顿时就脸上结了一层严冰。
弘时和弘昼也陡然变色,看向弘历。
他们都没想到,弘历这么大胆,居然为老八说话!
不要命啦?
弘时甚至有些窃喜。
雍正也在这时呵呵冷笑起来:“你还挺会为你八叔开脱的。”
“汗阿玛明鉴,儿臣不是为八叔开脱,儿臣只是对八叔这样做的动机予以揣测,但同时,儿臣不同意八叔在这么认为的情况下,而采用这种市恩于有罪宗室的办法去应对。”
“因为,儿臣愚以为,让安郡王的子嗣袭爵,并不会让权贵官僚感恩,他们只会认为这爵位视为自己应得的爵位,而天下权贵官僚依旧会对火耗归公不满。”
“毕竟,火耗归公后,影响的是在京权贵的三节两寿的程仪收入,与冬夏两次的冰炭之敬,还有地方官吏的收入。”
“真要解决此事,得以利疏导整个官僚才可,非市恩于个别王公大臣就行,八叔这样做,其实并不是对症下药!”
“所以,儿臣愚以为……”
弘历这么说着的时候,雍正越听越忍不住颔首,神色也渐渐缓和:“说下去!你以为要怎么做?”
“在火耗归公的同时,当推行养廉银制!”
弘历说出了自己的答案。
知道历史答案,可以说是开卷考试的他,说的毫不犹豫。
雍正两眼一亮。
因为弘历简直说到了他的心坎上!
但同时,雍正又拧眉问着弘历:“你怎么想到了这个?”
“儿臣这段时间,向十三叔请教过,关于火耗归公的事。”
弘历这时回道。
“而儿臣因此知道,火耗归公,利虽在于明确火耗标准,税赋明确,限制有的官员私征滥派,同时集中财权于朝廷,但弊则在于增加地方钱粮困难,降低地方灵活赈灾平叛的能力,限制了地方官敛财的能力。”
“所以,儿臣想着,要让地方官不因为地方钱粮过度不足而为维系衙门开支,被迫在火耗归公的基础上,又巧立其他耗损名目;乃至被迫收地方缙绅大户孝敬来维持衙门运转,就得把火耗归公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