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商行体系。
但真正目的竟然是另起炉灶?
想明白这点后,不少人看向陆云逸的眼中多了几分忌惮,
草蛇灰线、一举多得,这可不是常人能做到的。
李原名陷入沉思,看向身旁的右侍郎张智,眼神中带着询问。
张智沉思片刻,轻声道:
“陆大人是想把应天八县所有村庄都建成混凝土房屋?”
陆云逸摇了摇头:
“这是个宏大目标,建房必须有钱,
可现在即便应天的诸多村庄,哪有钱?
这需要时间!
其中参与商行的诸多村庄,日后或许会有钱,
那时他们就可以整修村庄,实现居住、劳作一体化的理想场景。
按照预想,村庄之间的‘差异’会相互激励,
促使其他村庄寻找赚钱和做工的机会,
从而完成村庄的改造与重修。
而在此过程中,无论是外出做工,还是开设工坊、或者与城中诸多商行合作,
都会产生经济效益,也就是会有充足的资金流动。
对朝廷而言,这种场景意味着数不尽的银钱。
对诸多村落来说,日子至少能过得好一些,
房舍能得到修缮,足以遮风挡雨。
本官这些日子走访了许多村落,加上雇员们调查后发现,
百姓的要求很简单,只要有些余钱,逢年过节能买些肉食就行。
但即便如此,他们也是有力无处使。
缺少能让他们做工的工坊,没有适合他们干的活。”
张智面露思索,沉声发问:
“陆大人,您的意思是,以工代赈式的做工?”
陆云逸挑了挑眉,轻轻点头:
“在场诸位大人想必都知道,
无论是生产水泥还是混凝土的工坊,日后都要在整个大明铺开,
这其中涉及采砂、采石、工坊烧制、道路运输,
还会衍生出诸多衣食住行等‘生计’。
据工部初期测算,仅水泥工坊,上上下下能创造的就业岗位,也就是做工机会,
至少
一千万!
直接或间接产生的经济效益,数以万万两计。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百姓不用为种地劳心劳力也能吃饱。”
话音落下,屋内安静到了极点,
在场的诸多主事发现,桌上的大人们怎么都一脸凝重。
难道他们没察觉到其中的问题吗?
不种地怎么可能吃饱?
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