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东麓的人文与自然交织之地
灵寿县位于河北省西部,地处太行山脉东麓,是石家庄市下辖的重要县域单元。其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3°45′至114°28′、北纬38°16′至38°48′之间,县城距石家庄市区直线距离约35千米,处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的重要节点位置。县域东与行唐县接壤,东南毗邻正定县,南与石家庄市主城区、鹿泉区相接,西连平山县,西北隅与平山县、阜平县以及山西省五台县交界,形成了独特的地缘格局。全县总面积1055.74平方千米,其中县城城区面积12.6平方千米,空间形态呈现出“西北山地-中部丘陵-东南平原”的三级阶梯分布。
灵寿县行政区域划分明确,下辖6镇9乡,共279个行政村,并在县城设立5个社区。6个镇分别为灵寿镇、青同镇、塔上镇、慈峪镇、岔头镇、陈庄镇。灵寿镇作为县政府驻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集中了行政办公、商业服务、教育医疗等核心资源;青同镇依托交通区位优势,发展成为县域北部的物流集散地;塔上镇以特色农业种植和初级农产品加工为产业支撑;慈峪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保留了大量传统建筑;岔头镇地处山区和平原过渡地带,生态资源丰富;陈庄镇则凭借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红色文化遗存,形成独特的产业发展路径。9个乡包括三圣院乡、牛城乡、北洼乡、狗台乡、南寨乡、北谭庄乡、南燕川乡、寨头乡、南营乡。各乡根据自身地形和资源条件,发展方向各有侧重:三圣院乡靠近石家庄市区,重点发展都市农业和休闲观光产业;牛城乡以林果种植和畜牧养殖为主要产业;北洼乡、狗台乡和南寨乡地势平坦,是全县重要的粮食产区;北谭庄乡、南燕川乡依托丘陵地貌发展特色种植;寨头乡和南营乡地处深山区,以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为主导。
灵寿县的历史可追溯至远古时期,夏商时代属冀州地域,周朝曾为中山国属地,故城村至今留存着西周至春秋时期姬姓子爵中山国以及战国时期桓公中山国的都城遗址。赵国灭掉中山国后,此地纳入赵国版图。秦朝建立后,灵寿先后隶属于钜鹿郡、常山郡。汉高祖三年(前204年)正式设置灵寿县,属常山郡管辖,晋代时县治迁移至现今灵寿县城所在地。唐代,灵寿县在井州、恒州、泜州、镇州之间多次变更归属;五代时期,先后成为镇州、真定府辖县。宋代熙宁六年(1073年)曾并入行唐县,不过仅两年后(1075年)又恢复灵寿县建制,仍属真定府。大蒙古国太祖十一年(1216年)设置恒州,灵寿县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