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清明,总有汉人商贾前来祭扫,香火不绝。
更有趣的是,那些来南洋贸易的英格兰商人,也会不时带上一瓶英格兰威士忌,洒在坟前……
成了南洋府爪哇岛上另类的网红打卡点,更为有趣的事情,这块土地上的竞争压力比较小,道家在朱常洛的主政南洋之后开始发扬光大,而张四维也成了南洋府道家所封正神……
而这些后来事,作为儿子的张丁征是不知道的,他在葬礼结束后,带着父亲的遗物踏上了北归大明朝的道路……
船队启航时,雨停了……
一束阳光穿透云层,正好照在那座新坟上……
………………………………
万历十二年的深秋,夜色如墨汁泼染了紫禁城的重重宫阙。
乾清宫里,却依旧亮着几簇不肯熄灭的光。
烛火在精雕的蟠龙烛台上无声跳跃,将巨大的殿柱影子拉长,扭曲着投在光亮如镜的“金砖”地面上。
空气沉滞,唯有御案旁一尊青铜瑞兽香炉的孔隙里,袅袅逸出几缕极淡的青烟……
御案之后,大明皇帝朱翊钧端坐于宽大的龙椅之中。
烛光从侧面映照过来,清晰地勾勒出他的面庞,早年间那份属于少年天子的、甚至略带一丝圆润的轮廓,已如春冰般悄然消融。
下颚的线条变得硬朗,颧骨微微显出嶙峋的力度,眉骨下,那双眼睛在跳跃的光影里显得格外深邃,像寒潭,沉静之下蕴着难以窥测的波澜,偶尔掠过一丝属于青年帝王的锐利锋芒。
一袭明黄的常服龙袍披在身上,衬得他身姿挺拔如松……
此时的他正在观看,李成梁从朝鲜递送过来的奏疏,以及朝鲜国王的奏疏。
“……仰赖陛下天威,震慑海东,宵小屏息。臣受命整饬朝鲜军备,夙夜匪懈,未敢稍怠。今汉阳王城戍卫新军,业已整编完竣,计得精壮三万五千余名……”
李成梁的奏疏主要说事。
当然,在他带过去的亲兵,教兵之中,也有着锦衣卫的探子,对其在朝鲜的所作所为也都有些记录。
每两个月都会有最新的消息传递到北京来。
朱翊钧对李成梁在朝鲜很是满意。
虽然嚣张了点。
但出来混,不嚣张,镇不住场面啊。
李成梁大刀阔斧,裁撤了朝鲜旧军中那些不堪用的老弱冗员,如同农夫剔除田间的稗草。
他亲临各营,以辽东老帅毒辣的眼光,挑选出真正身强体壮、反应敏捷的兵卒。
昔日散漫懈怠的朝鲜军风被彻底扭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