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光,倏忽一晃,转眼新绿铺地。
柳秀莲便领着姜曦,踏风而归。
这一趟回来,不止人气儿热闹了几分。
后头还拖着两大车书卷经册,堆得满满登登,沿着村路一路颠着小石子进了院门。
听说是姜亮在州府奔波多日,一家家书铺摸进去。
当中不少冷门的经卷、旁支的释义,是有李家帮衬,又借了校尉府的名头,才能淘换到这许多。
姜明一见,眼睛都亮了,在屋前招呼着、指划着,把李家派来的几个下人支使得团团转。
生怕搬歪了书角,压皱了书脊。
姜曦本想上前,说点州府见闻,聊聊热闹事。
怎料大哥只是“嗯嗯”两声,头也不抬,正一页页翻着书目,眼神专注得像要从纸缝里钻进去。
她站在一旁,嘴一撇,望着那一沓沓书册被小心翼翼地搬进屋中,终是没再多嘴。
想去找爹爹说话,却见自家娘不知何时已快步凑了过去。
一边抿笑,一边同姜义耳语,眉梢眼角尽是归家的温存。
姜曦小小地哼了一声,懒得在家里凑热闹。
拎起二哥早备下的糖饼果子,三两口咬了一块,一溜烟朝学堂那头跑去。
柳秀莲凑到姜义身旁,掩唇一笑,声音压得极低,语气却带了点掩不住的喜气:
“文雅那丫头生了个胖小子,七斤八两,白胖结实得很。瞧着呀,比咱家曦儿当年出来时还要壮上几分。”
姜义闻言,只是微一点头,嘴角含着点笑,心里却早已揣明白了几分。
李文雅的底子,说不上多高妙,却也比秀莲当年怀曦儿时强出不少。
骨肉匀称,气息安稳,呼吸法虽未精深,好歹也算入了门槛。
再加上那亮小子如今神足气满,连神魂之象都能观出一缕。
虽是偶然撞见机缘,可到底也是他自个儿的造化。
这等底子凑作一处,生出来的娃娃皮实聪慧,那是顺理成章,不足为奇。
“取了个什么名儿?”
姜义随口问了句。
秀莲掩口一笑,眉眼弯弯:“亮儿原先起的,叫‘姜先锋’。”
姜义一听,眉毛挑了一下,脸上笑意便有些绷不住了。
秀莲瞧出他的神情,笑意更盛:
“他也没什么旁的意思,就是想着自己当年想当先锋,结果一脚踏空,做了斥候。”
“如今便想让这娃娃,替他把这念想圆了。”
姜义忍不住低声笑出声来,摇了摇头。
那小